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僧了宣南宋 ? — 12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1 【介绍】: 僧。
明州人
俗姓潘
治天台教典,与比丘善荣等写经造像,唯力是视。
修法华忓法二十七年,预知归期,终于明州宝林寺
释了宣四明人
肄业于宝林。
因慕南湖之盛投之。
精究三观十乘之旨。
阅大藏教无不知其大义。
修法华忏法二十七年。
释善荣为同志相善。
凡所修进必偕尝金书法华楞严净名圆觉等经。
亦为助。
或遇西资会则施人手画水墨观音像。
二人结誓往生。
每说法则谆谆劝人皆求生安养
从之念佛者众。
一日诣荣之室默坐。
故问之。
对曰。
我西归有期矣难忘若道义。
与若净土重会也。
曰。
正所幸愿。
即集众告别。
命诵经念佛号。
端坐书偈曰。
性相忘情。
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
摩诃室利。
合掌而逝时正炎暑。
停龛七日。
颜色红润口角有微涎。
观者以帕裛之则异香喷人。
倾城士庶来裛香涎愈滋。
阇维舍利无算。
入寂三年。
忽取经像分施亲故。
讽普贤行法经小弥陀
令众同助念佛。
跏趺乃曰。
我为赴宣公之约。
言毕蜕然而化。
了宣
四明人
修法华三昧。
前后二十七期。
过午不食。
未尝违日𠷳。
与同修善荣
为心友。
每阅经有疑。
必造室决之。
一日默坐甚久。
曰。
今日何为。
师曰。
归期已近。
道义难忘。
不觉如此。
请君专心进道
当于净土重会。
笑曰。
正欲见君作略。
师自此示疾。
将终请众。
讽弥陀经。
称佛号。
遽起端坐。
书偈云。
性相情忘。
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
摩诃悉利。
即合掌瞑目而去。
嘉泰元年也。
后三年
亦趺坐脱去。
人谓赴师之约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了宣四明人,肄业于宝林。
因慕南湖之盛,投之,精究三观十乘之旨,阅大藏教,无不知其大义,修法华忏法二十七年。
释善荣为同志相善。
凡所脩进,必偕
尝金书《法华》、《棱严》、《净名》、《圆觉》等经,亦为助。
或遇西资会则施人手画水墨观音像。
二人结誓往生。
每说法则谆谆劝人皆求安养,从之念佛者众。
一日,诣荣之室默坐,故问之,对曰:“我西归有期矣,难忘若道义,与若净土重会也。
曰:“正所幸愿。
即集众告别,命诵经号佛,端坐书偈曰:“性相忘情,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摩诃室利。
”合掌而逝。
时正炎暑,停龛七日,颜色红润,口角有微涎,观者以帕裛之则异香喷人,倾城士庶来裛,香涎愈滋。
阇维舍利无算。
入寂三年,忽取经像分施亲故,讽《普贤行法经》、《小弥陀》,令众同助念佛,跏趺乃曰:“我为赴宣公之约。
”言毕,蜕然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羲寂唐末宋初 919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7 【介绍】: 名或作义寂
僧。
温州永嘉人字常照俗姓胡
幼年出家,初入开元伽蓝,后往天台山研寻止观。
天台宗智者大师教迹,经安史之乱、会昌法难,焚毁殆尽。
嘱人从日本国购取教典。
由是博闻多识,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经。
许王钱氏在浙时累请开演,赐号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僧侣云集学法。
天台智者一脉,六代传法湛然之后,二百余岁,赖其中兴,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五祖。
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常照
姓胡氏
温之永嘉人
方在娠。
母顿厌荤血。
及娩。
蒙紫胞。
堕蓐不呱泣。
成童竟辞俗。
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
耆宿叹美之。
既登具戒。
复往读南山律于会稽
乃造天台
研究止观。
先是智者遗文。
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
教迹几熄。
尝于金华古藏中。
得净名疏因复有意于鸠集。
以全其旧。
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师。
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
有曰。
同居四住。
此处为齐。
忠懿问。
此何等语。
韶答以为教家语。
吾禅者不知也。
且使召问其义。
至。
因得以前意。
请于忠懿而为遣使。
弊于海国。
以致其书焉。
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
诏天下僧尼。
试经业。
引弟子。
螺溪趋州治试。
且先安置于州治之寺楼上。
楼迫大山。
夜梦刹柱陷入地。
独心恶之。
且雨甚亟。
迁处西偏。
而山颓楼压矣。
海门灵石
昔智者冬居道场也。
地属黄岩
众请乘舟泛海。
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
放生。
以为常法。
寺像为一新。
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
入山重建寿昌寺
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
雍熙初
又授戒于永安县光明寺
会尊像隳弛。
偶于腹中。
唐咸通六年
沙门希皎。
所发愿辞。
观者知于有宿契。
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
九月至自缙云
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
十一月四日
垂诫嘱后事。
奄尔而化。
寿六十九。
腊五十。
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上方。
有宝庄严幢座在焉。
题曰。
文殊台。
前限拒马不可入。
俄而观音菩萨。
手却拒马。
从中出接。
顿觉己与菩萨身合。
自是胜气日增。
而进于才辩矣。
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錍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
玄义禅源永嘉集等。
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
各数卷。
释义寂
字常照
姓胡氏
温州永嘉人也。
母妊娠公白不喜荤血。
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
幼启二亲坚求去俗。
旋入开元伽蓝。
师授法华经期月而彻。
寺之耆老称叹希有。
受具已往会稽南山钞。
既通律义。
乃造天台山研寻止观。
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
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
近则会昌焚毁。
零编断简本折枝摧。
传者何凭。
端正甚学。
思鸠集也。
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
后款告韶禅师
嘱人泛舟于日本国购获仅足。
由是博闻多识。
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
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
许王钱氏在两浙日。
累请开演。
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
辞让不却受而不称。
及兴螺溪道场。
四方学侣雾拥云屯。
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
从山入州治寺。
东楼安置。
楼近大山。
夜梦刹柱陷没于地。
意颇恶之。
自徙于西偏僧房。
其夜春雨甚山崩楼圮。
人咸谓先见同修报得之眼焉。
因受黄岩邑人请。
乘舟泛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
至海门灵石
是智者冬居道场也。
劝人修寺塑像。
入缘者繁沓。
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
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
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
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
劝七乡人装塑尊像。
愿舍报为男子。
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
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
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
九月至自太末
十月寝疾本院方丈。
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
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
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
享年六十九。
法腊五十矣。
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
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
光明净名梵网等经。
止观金[镙-糸+拱]等论。
法界还源等观禅源永嘉集各数遍。
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
自智者捐世。
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
二百馀龄受遗寄。
最克负荷。
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沾洽。
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
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
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
又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寺
上方有宝庄严幢座。
题曰文殊台。
设枑梐阑隔。
求入无由。
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低迂相接。
斯须觉已与观音身泯合不分。
因而惊寤。
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
或曰。
入普门智乘利物悲。
上合佛觉證无上故。
下合众生凡同体故。
开则群灵混成一法。
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
是以讲谈也。
施戒也。
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
民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音。
说法之功所谓善建
由是堂室间可见者。
澄彧
曰宝翔。
义通
及乎台之民庶曾受戒法迎真相。
来州开元寺祭飨。
皆缟素哀泣。
天为之变惨。
其慈摄之所感。
知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
玄默垂文圣人俯察。
河雒之流有告。
图书之法作程。
禹受斯符乃为经纬。
本六十馀字。
训第表明号洪范。
以开章得彝伦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
祖述之家翕尔宗此。
我之佛道可弗耶。
教自西传若龟马之文乍辩。
声由此盛如商之美惟扬。
及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
因分异辙各竞颛门。
施巧智之莫京。
致慧心之悬合。
宜乎。
得正信者必开正眼。
见正道者必事正修。
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
原夫能诠之教喻图书也。
所诠之理喻训第也。
经容纬入。
纬变经存。
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
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
婆沙奄有于馀师说同衍字。
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
正不正之说恢张。
玄又玄之谈崛起。
大抵无名相法作名相说。
非如色法影质易寻。
名色交加喜生迷竞。
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
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
随转理门之处盖涉无文。
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
讨寻者非英明而莫悟。
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
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
故论中以四种徵理。
理则难隐。
一观待。
二作用。
三法尔。
四證成。
用斯道理义岂惑乎。
譬如甲氏背人而去。
有二三子相问曰。
彼去者谁耶。
一云乙也。
一云丙也。
此俱未是。
彼有识人云甲也。
回面视之是甲非乙。
由其不识遂有多名。
识者一呼应声而至。
亲得自体不涉异缘。
故曰精义无二也。
因义生解解必虚
除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
执情断故所执便遣。
既能生解则断障。
二重断染。
依他清净。
依他圆成。
故得二胜果焉。
不然者认相似法堕恶取空。
曳曲木于稠林。
泛胶舟于苦海。
又不可胜道也。
瑜伽论中契经体有二。
一文二义。
文是所依。
义是能依。
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
夫以能化之教已翻。
所诠之理难悟。
苟非宿慧安喻经心。
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
经心乃大雄之
岂易寻求。
谚所谓老见事长。
佛已三祇之扬历。
多言或中。
法从诸圣之同宣。
岂得以夏虫共论其凌澌。
井鱼互谈其渤澥。
此诚不可也。
必须近佛菩萨。
善慧法师四无碍居游戏之中。
八辩音演自他之利。
秖如天亲大士。
将世尊之一言。
道圆宗成诸法之五位。
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
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
此皆善其变能其揣摩。
以利根而教钝根。
以正见而诱邪见。
都称为摩诃般特伽也。
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
此方俊才鬻乳人而加水。
成裘则易。
以日见而留心。
免水则难以传来而隔手。
昔以讲人论法造疏寻宗。
用成实法数之名。
补大乘阙员之义。
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
未融六释之端。
何暇三隅之反。
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
和合怖数之徒。
闻熏灭不灭等。
百有馀科。
并三藏四含之盘根。
大小两宗之钤键。
先贤之所不决。
令哲之所共疑。
但谓阙如所知成障。
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
富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
摩诃衍足杀三摩明。
名数均著作之家。
立破定是非之量。
深山大泽必生龙蛇。
有大乘基为其高足。
不缘宿习多见生知。
谓之义天。
则明星有烂。
谓之理窟。
则善闭无关。
堂堂合周髀之仪。
轧轧应昆崙之轴。
有经皆讲。
无疏不成。
权奇百本之名。
控压四人之圣。
复次光也宝也测乎沼乎。
章句之学颇长。
释签之理何富。
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
尚缀文荣于玉华。
究三论极乎瑗康。
穷方等归乎楷景。
观公撰集华严命章。
解相入之连环。
且无难色。
绝行之断阁。
故立易功。
法藏从性海而游。
智升自名流而出。
伟欤。
一行所作神。
实僧相之法王
乃人形之菩萨。
忠氤琳甫贲秀诜
俱参译判经。
尽开荒辟土。
于烁宗密
美乎湛然
悟达全才彻公令范。
可以副人之求备哉。
馀诸上士擅美殊方。
落落英翘互有长短。
矧以佛之说经。
申经者论。
经由论显。
论待疏通。
疏总义章
义从师述。
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
大遍知者知方得全。
射侯之矢易疏。
诊脉之求难中。
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
载驱戴驰妄他求之晻暧。
如摄异门。
分差别之相难知。
故智论中。
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
悉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
动戒足以行之入定门而安矣。
盖缠克断智慧成功。
咸从。
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
此始可与言从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
过此以往未知执名滞义。
问欲何为。
故曰。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地。
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冲南宋 1169 — 12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50 【介绍】: 僧。
武信人,俗姓荀号痴绝
进士举不第,遂入梓州妙应院落发。
后游吴楚,参曹源道生于妙果。
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
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
京兆尹法华寺,特奏请为开山第一代。
理宗又命主杭州双径。
临终,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至夜分与众论道,蜕然而逝。
全宋诗
释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俗姓荀武信长江(今四川遂宁西北)人。
科举失意,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落发。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出峡,谒松源岳,闻密庵之道。
于云居曹源生处出世,遍历诸老宿逾二十年。
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一见以为法器,知密庵之传必由其复兴。
其后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与分座。
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径山入住嘉兴报恩光孝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移住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雪峰崇圣寺
三年,住庆元府天童景德寺,兼领育王。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移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
九年,至平江府城山法华寺开山。
同年十月,住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寺
十年卒,年八十二。
有《痴绝和尚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赵若琚撰《行状》。
 道冲诗,以辑自《语录》和他书的偈颂及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遂宁府长江(今四川蓬溪西南)人,荀氏子。
进士不中,出家于梓州妙应院。
绍熙中出峡,师曹源道生,历诸老之门。
光孝、蒋山、鼓山太白、育王,移灵隐,寻住法华、双径诸寺。
名重海内外,士大夫多乐从之游。
淳祐十年卒,年八十二。
其徒集有《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传世。
见自撰《龛铭》,赵若琚《行状》(《道冲痴绝禅师语录》附),《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释道冲字痴绝
武信长江荀氏子也。
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和尚大悟玄旨。
出世嘉禾之天宁。
次迁蒋山雪峰
无何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
诏补灵隐
京兆尹法华寺
特奏请师为开山第一代。
允之未赴。
宋理宗降敕命主杭洲双径。
师谓众曰。
不赴法华则不信。
径山之命则不恭。
既失恭与信。
何以为后学法。
遂慵然就法华开堂。
月馀即衔旨登径山
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
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
上堂说法辞众。
入方丈嘱后事。
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
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
世寿八十二。
僧腊六十一。
荼毗舍利莹然。
弟子分塔二处。
一于本山菖蒲田玉芝庵。
一于金陵山庵
道冲
自号痴绝
武信长江荀氏子。
母郭氏。
尝梦经山木瓜树下
其实累累。
取而食之。
占者谓。
当产奇士。
已而师生。
丰上短下。
资禀过人。
长应进士举不利。
受释氏举于梓州妙应院。
落发游成都
习经论有声。
绍熙壬子
出峡回旋荆楚间。
松源倡道于饶之荐福。
径造其庐。
适岁饥不受。
曹源生公
以云居首座
出世妙果。
许师入室。
俾侍香。
老拳痛棒不少贷。
至是平生知见。
绝无影响。
然终以未见松源为阙然。
松源灵隐
师曰。
尚馀穷相一双手。
要向诸方痒处爬。
松源门庭高峻。
八阅月不得入。
每嗫嚅欲自言。
屡呵斥不容近。
一日有告之松源者。
松源曰。
我已八宇打开。
自是他当面蹉过。
师闻此语。
口耳俱丧。
始知侍曹源时。
嘻戏怒骂。
无非善呵方便。
既而曹源顺寂。
遍历诸老之门。
踰二十年。
出世秀州之光孝。
金陵之蒋山。
福州之鼓山雪峰
嘉熙戊戌
有旨住太白名山。
两育王住持未得人。
因师之至。
又强之兼领。
师往来两山间。
四方学者。
从之如归。
教闻京师
诏下移灵隐
追念密庵松源旧游。
方思所以振起祖风。
而魔事出于意料所不及。
难以口舌争。
遽动归老故山之志。
伐鼓亟去。
京兆尹节斋赵公
致书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升师。
虚斋赵公以蒋山起之。
俱莫能回其意。
戊申春
育王散席。
诸大老落落如晨星。
惟师为丛林尊宿。
众举于朝。
日夜俟师之出。
亦固辞乃已。
又有欲挽之为法华开山。
恳祈再三不得请。
而敕牒住径山之命继至。
师谓先诺固不可违君命。
岂应引避。
乃以九月至法华。
踰月登双径。
人神响应。
欢声如雷。
师说法。
简直明爽。
不落窠臼。
尝云。
尽乾坤大地。
无丝毫许大
汝诸人。
横担拄杖。
绕四天下。
行脚道。
我无处不到。
无事不知。
且道。
西天那烂陀寺戒贤论师。
今日说甚么法。
又云。
有一人一念顿證。
堕在佛数。
有一人累劫阐提
不愿成佛。
且道。
那个合受人天供养。
良久云。
蝶穿芳径双眉湿。
蜂掠残花两股肥。
词旨高诣之如此。
俄染疾。
自冬涉
形体虽羸。
升堂提唱。
精明如平时。
忽手书龛记。
并遗书十数封。
且曰。
无准忌在十八。
吾以十五即行。
不得办香修供矣。
侍僧骇其言。
亟以遗偈请。
师笑曰。
末后一句。
无可商量。
只要个人直下承当。
寂然移顷而逝。
寿八十二。
师能诚无伪。
表里如一。
待人恕而立己严。
世圆而领众肃。
住山三十年。
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
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
平居简淡沉嘿。
若不能言。
及坐筹室。
勘验衲子
机锋一触。
犹雷奔电掣。
海立江翻。
皆茫然莫知凑泊。
誓不轻以词色假人重误来学。
晚年无他好。
多留意字法。
于小楷最得三昧。
往往端严凝重类其人。
僧俗归敬。
求法语偈赞无虚日。
虽祁寒盛暑
挥染不倦。
士大夫多乐从之游。
而尤为名公钜卿所推重。
以至教名宣传海外。
有具书礼。
犯鲸波而来问法者。
其道德有以服人。
一至于此。
方在天童育王时。
被旨开堂灵隐
束担将戒行。
而邻峰疾之者。
教言欲嗾群不逞。
梗于中道。
左右闻之奉以告。
师曰。
吾平日以诚实接人。
将何以加我。
略不为之动。
彼亦终于无所施而止。
双径。
冷泉。
太白
雪峰
为海内甲刹。
萌欲速之念者。
挟奥援矜。
智巧历阶而上。
力可以通神。
师则不然。
短褐布衣终其身。
不为势利所动。
故其进。
不由介绍。
其退。
心常泰然。
真法门之梁栋。
后学之标准也。
禅师名道冲
字痴绝
武信荀氏。
少为书生。
精通六艺。
有声。
然数困棘围。
自解曰。
无忧也。
非当成我出尘之志乎。
竟剃落于梓州妙音院。
具戒。
出蜀放浪。
于吴楚间。
藐诸宗匠。
而不愿见也。
当此之时。
曹源生禅师密庵之道于妙果。
几拟进谒。
复中止。
流连讲肆。
惟见禅者接足往来妙果。
且颂妙果之机用。
心计生公
若无长处。
何得人心若是耶。
乃奋起往见。
酬对数语。
深畏之。
侍左右。
不去者一年。
生公宗乘玄旨。
俱领会。
但于拳棒交驰。
似有所滞。
且屡呈伎俩。
屡拂之。
恨辞去曰。
尚馀一双穷相手。
要向诸方痒处爬竟去。
历诸保社。
宿即行。
又见灵隐岳
又不诺。
又拟去。
乍遇故友挽之。
住经八馀月。
或告曰。
君才华非易得也。
不以方便接之。
其失士乎。
曰。
我已八字打开。
渠当面错过。
却怪阿谁。
闻之。
口耳俱丧。
彻见生公妙用。
乃北面妙果。
而拜之曰。
几负吾师。
几负吾师。
住后嗣法曹源
初江湖衲子观望不归。
及其开堂。
接纳星飞电捲。
老师宿德称善。
于是众归如云。
上堂。
有僧问。
心佛及众生。
是三无差别如何是过去。
心曰。
放待冷来看。
如何是现在。
心曰。
你问我答如何是未来。
心曰。
后次上堂向你道。
如何是过去差别智。
以拂子击禅床左。
如何是现在差别智。
击禅床右。
如何是未来差别智。
向中间一点。
僧乃礼拜曰。
心佛众生无向背。
十方刹海一毫收。
曰。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三心既不可得。
唤甚么作差别智。
若人见得彻去。
三世诸佛无一时。
不在诸人顶𩕳上。
转大法轮。
更来者里挨肩。
并足讨甚么碗。
以拄杖一时赶散。
冲初住嘉禾光孝。
次迁蒋山。
蒋山濒江。
多恶岁。
艰于行乞。
一众有菜色。
振起谓之曰。
我佛祖门风处违常顺。
且饥寒冻馁。
独非佛事乎。
法喜之食。
食无穷也。
即自携布袋。
日走街坊。
不以风雨自间。
每回必命鼓集众。
提持不倦。
如此一十三载。
如一日。
丛林不窘。
有诏移居天童。
会育王又虚其席。
以为大众。
摄理之。
乃小参曰。
天童用底来。
育王用不著。
王用底来。
天童用不著。
用不著处。
有馀一箭。
双雕随手落。
晚迁径山
一日上堂曰。
世尊尽伎俩。
及其摩胸。
告众。
求生不得生。
求死不得死。
山僧则不然。
要行便行。
要去便去。
八臂那吒拦不住。
移时坐寂焉。
善书。
暮年尤好之。
然所书者。
皆先觉古德警策偈颂。
无杂言也。
学士求书。
自撰诗文。
诺。
即命引纸。
乃大书摩诃般若波罗蜜七字。
学士笑曰。
仍是旧底。
以手婆娑曰。
我不敢轻慢你等。
你等皆当作佛。
赞曰。
田单持不二心以守节
即墨不逾年。
下七十馀城。
还之于齐。
可谓壮矣。
冲公以妙年持不二心入道。
蹶然绍生公一脉。
于将绝未绝之际。
且处违常顺奠。
蒋山一众。
于风雨飘摇中。
曹源生公之道。
复振于时。
不亦伟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荀氏子也。
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大悟玄旨。
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蜂,无何,移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
京兆尹法华寺,特奏请开山,允之未赴。
宋理宗降敕,命主杭州双径,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何以为后学法!
”遂先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
当住灵隐时,朝命改灵隐菜圃为阎妃香火院,不肯署文字,后命养老虎邱。
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
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时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
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
弟子分塔二处,一于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山庵
尝游鼓山,题诗大顶峰,诗曰:“野径斜连石涧傍,草根呢呢语寒螀。
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
风捲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
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绽黄。
”识云:“淳祐辛酉立秋后三日
”刻于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速不台南宋 1176 — 12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48 【介绍】: 蒙古兀良哈部人。
质子成吉思汗百户
成吉思汗六年,攻金桓州先登。
十四年,从攻花刺子模。
次年,与哲别追花剌子模国主摩诃末,所历皆无水之地。
十七年,又与哲别引兵至太和岭,凿石开道,攻钦察斡罗思等部。
窝阔台汗时,从拖雷攻金。
四年,三峰山之战,歼金主力完颜合达军。
进围汴京
次年,破汴,尽俘其后妃、宝器。
七年,从拔都西征,破斡罗思诸部,又进破马札儿部。
窝阔台汗卒,班师。
拥立贵由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慈贤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慈贤中印度僧,持梵书来宋,诏入译经院,所翻《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七纸,《佛说如意轮莲花心如来修行观门仪》九纸弱,亦只是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后更有数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金刚拥碎陀罗尼》。
慈贤善于密部,所翻四部,皆密部也。
又译《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五卷,言“世尊在舍卫国,弥勒菩萨等请问三乘妙法门外更有法否?
佛言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修者速得成佛。
”文意朗鬯,因赐“三藏大法师”之号,并锡紫衣。
释善荣南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了宣四明人,肄业于宝林。
因慕南湖之盛,投之,精究三观十乘之旨,阅大藏教,无不知其大义,修法华忏法二十七年。
释善荣为同志相善。
凡所脩进,必偕
尝金书《法华》、《棱严》、《净名》、《圆觉》等经,亦为助。
或遇西资会则施人手画水墨观音像。
二人结誓往生。
每说法则谆谆劝人皆求安养,从之念佛者众。
一日,诣荣之室默坐,故问之,对曰:“我西归有期矣,难忘若道义,与若净土重会也。
曰:“正所幸愿。
即集众告别,命诵经号佛,端坐书偈曰:“性相忘情,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摩诃室利。
”合掌而逝。
时正炎暑,停龛七日,颜色红润,口角有微涎,观者以帕裛之则异香喷人,倾城士庶来裛,香涎愈滋。
阇维舍利无算。
入寂三年,忽取经像分施亲故,讽《普贤行法经》、《小弥陀》,令众同助念佛,跏趺乃曰:“我为赴宣公之约。
”言毕,蜕然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